谁该为“九寨沟滞留事件”负责

2013-10-04 09:05:51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九寨沟游客滞留的“浩大场面”,我们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网友们发布的现场图片,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那是相当的震撼。这究竟是旅游找乐呢,还是扎堆儿找罪受?
  从景区的混乱程度来看,相信很多人很直观地就能得出“游客数量严重超出景区负荷”的结论来,而耐人寻味的是,有媒体记者致电九寨沟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当日景区游客量并未超过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随后,九寨沟官网就游客滞留事件发布致歉信,称“由于少数游客在正常候车时间内,急于赶车,不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强行拦车”,最终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客运系统几乎瘫痪”。
  游客和媒体质疑九寨沟景区管理不当,九寨沟官方却认为是“少数乘客”素质不高、不听从管理,才导致了问题发生。那么,到底谁该为九寨沟旅客滞留事件负责?我觉得两方面原因都有,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景区管理上。既然游客数量并未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景区秩序应该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为何还会出现混乱?如果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负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局面?同时,事实摆在眼前,让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所谓的4.1万人次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是如何测算出来的,真的科学合理吗?景区真的具备接待4.1万人的能力吗?
  至于“有少数游客强行拦车”,我相信是真实存在的。可是,这些游客为何强行拦车?肯定是观光车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要。相关负责人也承认,“景区内的游览车候车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景区管理得当,观光车的数量和运送效率跟游客需求成正比,谁还强行拦车?很显然,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出在管理不当上。
  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出现游客扎堆的现象,并非今年才有,几乎每年都会见诸报端;也不止一个景区出现过人满为患、难以负荷的问题。为何时至今日,某些景区仍然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估计,这里边除了责任心不足、管理不到位之外,还有一个“利”字作祟。限制了游客数量,等于是拒绝了送上门来的收入;而增加人手、完善服务设施,则是需要投入的。于是乎,用尽量少的成本和投入来获取尽量多的收入,就成了一些景区心照不宣的惯例。当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被打破时,各种问题就发生了。
  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不仅给九寨沟,也给其他一些景区敲响了警钟。我对他们有几条建议:一是改变观念,不要一切向“钱”看,而要以人为本、一切以安全和游客的利益为本;二是重新测算景区的最大承载量,这个承载量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并非越大越好;三是加大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和投入,真正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作者:乔志峰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