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还是全国,总有一些酒值得喝

2017-04-14 23:13:54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张洪泉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中午从茌平回来,到家后,身上的汾酒二十年的酒气还发着幽香。门岗老王看着我,悠悠的问:“闻着香味,是不是又喝了醉一斗九粮芝麻香?”听了这话,我忽然一惊,原来我们身边也有了全国性名酒!

  两点到家,一觉睡到了四点半,突然手机响起,聊城三中的同学来电,问晚上有空吗?我说:“中午喝的不少,晚上不能喝了。”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和咱大学老师,你也不去?”听到这,我忽的坐了起来:“哪个老师,去,一定去。”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跟着老师去喝酒,现在怎么能不去呢?

  1993年9月,考上聊城师范学院(现在聊城大学),那时候能喝酒属于比较有地位的事儿,而作为学生,能喝酒也好像是我父辈年轻时过年一样。那几年跟着政治系的老师做学生工作,先是团总支宣传委员,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后是政治系学生会主席,干好工作之余,在有学长返校的时候,偶尔也会跟着老师去吃饭,端个茶倒个水什么的。然而,就在那些酒桌的接触,和一些老师、学长加深了了解。

  相应发展市场经济的号召,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当时的国有企业山东东昌集团上班,记得上班第一个月,工资是263元,尽管不多,但是很高兴。那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和一些相差几年进厂的大学生们,一起在聊城的北环,现在的建设路两边的小餐馆吃饭。那时候实行就餐加卡拉OK,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唱歌。去的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哪次没叫某一个,那人知道后会感到被大家排外了。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有一次在“天津风味”酒店,几瓶啤酒后,王晓峰拍着肚皮,微扭着身子唱我很喜欢的“美酒加咖啡”。

  2013年圣诞节,应大河网邀请去河南参加评论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除了研讨外,和河南籍全国知名评论员乔志峰见面,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议程。去郑州前,QQ上和乔志峰联系好,见上一面。到郑州当天,老乔正参加一个公益活动,次日我一天参会没时间外出。到第三天,我晚上的火车,正好老乔在河南电视台录制节目,他给我致电说下午录制完,一定要在一起吃顿饭。于是,在中原网座谈结束后,我和中原网的张丽巧和王东胜两位编辑,一起在河南电视台餐厅聚会,张丽巧和王东胜基本不喝酒,一个小时,我和老乔将近一瓶52度泸州老窖,基本是均分了。后来,王东胜一直把大醉的我送到火车上,每每想起这个事儿,都让我念起河南人的好。

  悠悠岁月,转瞬间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年,绕着岁月的年轮,已经从当年到处找酒喝的少年,变成了年近半百、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开始转向能不去的场就不去,能不喝的酒就不喝了。而很多必须去的场,还是一定要去。上周,接了一个电话,要我转介绍去临清的高刑高速临清出口处的路兴园林,我就给蔡同民老大哥联系,几经介绍,终于达成当时的后天去见面。看到几个老大哥认真的态度,本来当日有安排的我,直接推辞,开车去路兴园林给双方引荐。

  其实,在去路兴园林的前一夜,我曾问同民哥是否一起去临清,答案是:“我在北京,后天回去。”但当天上午快到中午时,大家刚参观完,同民大哥直接从北京赶到了聊城,在那热切的目光中,从飞奔几百里的路程上,我感到了他对朋友事情的重视,明白了是什么是值得托付。4月14日上午,接到五菊的电话,已经和路兴园林谈好,老龄产业协会近日就去那边参观。

  就在那天中午饭前,在听说我开车来的时候,同民大哥有点生气:“你开车来,咋喝酒呢?”我指了指旁边的朋友说:“有,有,有驾驶员!”这样,才看到大哥愉快的笑容。其实,人和人交往,酒很多时候是一个媒介。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上的指标都比较高,需要喝一些粮食酒,这几天喝了几次醉一斗这个酒,感觉还不错。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