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2013-11-06 07:05:32  来源: 齐网-大众日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唐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走出一条符合高唐实际、契合为民要求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 本报记者 高 田

  本报通讯员 薛伟伟

  “1+6”,情暖困难群众

  从2008年开始,高唐县从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入手,探索建立了“1+6”帮扶机制,即在职的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结对帮扶6名困难群众,包括一个城市贫困户、一个农村贫困户、一个贫困学生、一名孤寡老人、一名孤儿和一名贫困残疾人。去年高唐县又把帮扶范围延伸到老党员、困难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等群体。

  汇鑫街道辛兴店村的刘成宾,17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了高位截瘫,只能终日卧床休养。全家的重担落在了妻子刘爱华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自从县委书记刘春华与刘成宾一家结成帮扶对子之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好转。

  “刘书记给我们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孩子今年上高三,刘书记给办理了学生特困补助,给我爱人办理了低保,节假日时常来我们家了解情况。”刘爱华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224名县各级领导、14名企业负责人与1239户困难家庭结对子,使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3+3”,服务群众解难题

  高唐县创造性地推行“3+3”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第一个“3”是根据实际,将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务按照难易繁简、轻重缓急分为三类,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务性问题、群众反映到乡镇和街道办的情况和问题,需要镇政府、街道办行政审批的项目,涉及特困特殊群体和村级经济发展等重要情况。第二个“3”是县乡村三级干部。“3+3”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干部联动,分级分类解决群众难题,县级干部每人帮包一个乡镇,帮包一个后进村,每月定期到乡镇接访,到村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乡镇干帮包一个社区、一个难点村,通过县乡干部的帮扶、乡镇部门集中服务、村干部“开门办公”构建起三级联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按照组织建设年的要求,高唐选派25名县级领导干部、164名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领导干部和13名优秀企业家,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委书记刘春华帮包的辛兴店村是一个后进村。刘春华多次到村调研确立了“村支部+企业联合支部+大学生村官支书”的党建模式,为辛兴店村理思路、解难题。

  辛兴店村是一个加工机械配件的专业村,村民较为富有,但是整个村处于散乱状态。大学生村官张新宇,任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她走访了全村的村民之后,了解到辛兴店村地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处于瘫痪状态,地下水碱性大无法饮用,村民多年来只能到处拉水喝。

  村党支部决定先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在刘春华的协调下,历时一个月走访调查,测量设计,策划预算,建设施工,完成了1万3千多米的地下管道铺设,入户安装320余户,彻底解决了近十年来的吃水难题。通水的那一天,村民自发买来鞭炮庆祝。

  解决完吃水问题接着攻克了修路问题。老党员刘义志说:“之前城西的其他村村民进城都绕着辛兴店村,现在路修好了,其他村的村民也乐意从我们村里过了。村里的班子也组织起来了,整个村貌焕然一新。”

  “三调对接”,化解社会矛盾

  高唐县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相互衔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县聘请了769名信息联络员,建立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762个,民间调解员2228名,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姜店镇坟台村的村民赵衍军就是其中一名调解员,邻里之间有个小矛盾,都爱找他说和说和。坟台村的一位村民,脾气暴躁,经常对自己的妻子实行家庭暴力。他的两个儿子联起手来打了父亲一顿,惊慌失措的儿媳妇连忙找来了赵衍军。赵衍军及时劝住了两个年轻人,避免了家庭暴力的升级,在赵衍军的说和下,父子三人的矛盾逐渐缓和,父亲也答应不再殴打妻子。村里的不赡养老人、夫妻吵架闹离婚……这些都在赵衍军的劝和下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高唐县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在12个镇(街)全部建起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合作医疗等力量资源,实行“一站式”集中办公。各中心均建立镇(街)、社区、自然村三级联网、全面覆盖、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系统,对各类民生诉求、热点问题,及时分析研判、作出回应、妥善处置。目前,各中心已累计办理为民服务事项5万多件。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