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银行纸币,莫成道德的试金石

2014-05-03 13:23:4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众所周知,在中国根本没有什么“中国儿童银行”,但最近半个月来,长春156路公交车司机丛先生频繁收到一元假币,上面的发行银行就是“中国儿童银行”,这让他直呼,真是伤不起!(5月3日 中国青年网)

  丛先生介绍道:他“是一辆156路公交车的司机及车主,每天早出晚归,结账时却总出现这样的“恶作剧”,现在他已经收过10多张了。这个一元钱,和真的一元纸币大小和图案都差不多,乍一看就像是一张真钱,只是发行银行变成‘中国儿童银行’,乘客投币时很难发现。不知道投币人是什么心态,估计是总坐这趟线的,别看钱不多,但时间长了,这损失就太大了!”据不完全统计,长春公交公司每年收到的残币、假币都超百万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接触过假币,究竟是上缴银行还是拿出去“碰运气”混用掉?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诚然,乘坐公交车,是日常生活中极平常的事,一元钱也不足挂齿,在一些城市也至多能上个公厕。然而正是被某些人视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市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所谓以小见大,城市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高低与否,不是从宏观层面来拷量,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之处。

  而乘客使用假币以假冒真,究竟出于什么心态?一方面,可能因自己也是受骗者,一不留神就上了假币的当。齐网拉呱,转载请注明。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所以想方设法的把这些假币用出去,而乘车投币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另一方面,公交车上出现的假币可谓五花八门:除开假币,还有残币、游戏币、纪念币、外币硬币、还有的是少量的电池纽扣,更有“奇葩”的是,居然有乘客投冥币。从这一点来看,使用假币者显然不是受骗者,确是因其“恶作剧”心态使然。

  乘车给钱天经地义,只是区区一两块钱,居然催生花样众多的逃票方式,这种贪图蝇头小利的行为确实令人汗颜。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固然,制造假币者不仅违法且可恨,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传假用假者在无形中也成为制假者的“帮凶”。作为城市形象塑造者的你我当自醒,切勿再让一纸假币成为道德素质的“试金石”。

  作者:晨风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