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频繁上演,为何屡陷其中?

2013-09-12 14:40:11  来源: 时评界

小字体大字体

  面对国内公安部门的严打,电信诈骗分子开始将触角伸向了国外。一男子伙同会说韩语的东北老乡,假扮成“警察”、“检察官”、“银行职员”等角色,通过网络电话联系韩国国内公民,在短短4个月内共计骗得人民币500多万。前天上午,这起少见的跨国电信诈骗案在上海市一中院开庭审理。(9月12日   东方网)
  最近有关电话诈骗的报道不胜其数,9月12日,姑苏晚报报道——“孩子在学校突然晕倒了,送医院做手术要交3万元押金!”昨日上午,枫桥中心小学的十余位家长接到自称是“任课老师”的电话,要求家长赶紧汇款。最终,学校的一个短信揭开了真相:这是一场骗局!9月11日山东商报报道——近日,临沂平邑警方接到报警,有人利用电信诈骗,报警人刘某险些被骗走2830元。据了解,诈骗人将电信诈骗做了“升级”,借用“警察”和“检察官”上演了一出骗局,而且越过了“操作界面提醒、银行工作人员提醒”等多道防线,使用手机转账避免银行的监管防线,不少人上当受骗。
  如今随着科技信息快速发展,骗子的骗术越发高明,诈骗方式多样,尤其以冒充全国公、检、法机关的名义实施诈骗,中奖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和利用QQ冒充熟人聊天等诈骗形式最为突出。汇款渠道也开始越过“操作界面提醒、银行工作人员提醒”的设限,由以前的银行柜台办理转账变为手机转账和在银行ATM机操作银行卡。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首先,钱一向是比较让人敏感的,一般人对于自己腰包里的财物还是有最基本的警惕心,也不会无缘无故白白掏腰包,可为何骗子还是能屡屡得逞?其次,要让受骗人心甘情愿掏腰包,必定有让受骗人可信之处,那骗子又是怎样获得受骗人的相关信息,骗得信任?再次,有关此类诈骗,为何有的受害人既不告知家人,也不第一时间向警方报警?
  电话诈骗频繁上演,可为何受害人屡陷其中?其实只要识破其中的破绽,也不过就是个“纸老虎”。一是: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便捷、快速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信息漏洞,骗子通过网络信息漏洞和不法手段获取受骗人的相关信息,可以说是被骗子了如指掌,也就任仍骗子自圆其说,受害人自然成了“菜板上的鱼肉,任仍其宰割!”
  二是:百姓防范意识薄弱,萌图百万大奖,贪图便宜,殊不知幌子背后骗子的真正意图是骗取钱财。部分百姓轻信汽车退税、高薪工作、低价购车、快速办证、低息无抵押贷款、网上低价购物等“好事”。
  三是:骗子善于抓住一些受骗人规避风险、获取意外之财、心系亲人的心理,加之利用“移动工作人员”、“警察”、“检察官”“任课老师”为其增添砝码,也就让骗子行骗游刃有余。即使是亲人被绑架、孩子突发疾病住院,也应该先向身边亲戚确认此事并寻求警方的帮助,以免落入骗子圈套。
  俗话说: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电话诈骗方式、手段层出不穷,凡事涉及到自身钱财方面的,不要贪图小利,三思而行,增强自身防范意识,让不法分子无机可趁!
 
  作者:徐婷
  稿源:时评界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