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德得相通”护航“凡人善举”

2014-03-27 05:30:5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普通人、平常心,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汇成了蔚为大观的精神文明典型群体。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坚持用“德得想通”的激励机制呵护“凡人善举”,用真情关爱、礼遇道德模范,在社会上形成了“好人有好报”“模范受尊敬”的社会导向,一曲曲“凡间大爱”之歌不断在南通唱响。(新华网南京3月26日电)

  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南通,位于江之尾、海之头,与上海隔江相望。近年来,“凡人善举”在江海大地南通不断涌现:捐资助学不留名的“莫文隋”群体,江海志愿者群体,爱心邮路,“无红包”医院,捐出毕生积蓄的退休老人宋英,火海救人的富二代周江疆,磨刀老人吴锦泉,修车老人胡汉生……,据统计,南通有各类先进道德典型500多个。

  一个地级市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凡人善举”,“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备受媒体关注。这在“有人跌倒了还要不要扶”争执不休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南通人争着做好人,乐于行善举?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吝啬爱心的民族。然而,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一些极端事件,给人们一种“好人难做”的错觉,而且有一定市场,成为一些人冷漠的借口,有的家长甚至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日前,作家莫言在一次演讲中透露,有一次他与太太散步,遇见一位受伤的老人,太太主动前去救治,莫言还劝阻太太不要惹事。事后那位老人的家人上门感谢,自己觉得十分惭愧。

  莫言的惭愧,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某种尴尬。人们做好事有顾虑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的社会,的确有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分不清是非善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以权谋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公德屡屡被透支,道德底线一再下滑,善良的人们自然要失去信心。

  如何才能让好人流血不流泪?如何才能让好人有好报?南通市的做法值得肯定。南通市不仅注重政治上维护典型的形象,工作中努力为典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切实为道德楷模解决后顾之忧。正是“德得相通”的激励机制,使先进模范人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支持和关爱。不断扩大的示范效应,使“凡人善举”升华为南通市民竞相效仿的榜样。从政府机关到社会群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到处都有守望“真善美”的力量,并且积极地传播“真善美”,用正能量带给人们信心。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社会的文明进步,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有赖于各级政府积极的引导、培育和呵护。南通“德得相通”为“凡人善举”保驾护航,让好人有好报,也让好人挺直了腰,更让好人做好事没了后顾之忧!南通“德得相通”不仅给好人以正反馈,还让做好人产生了“滚雪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南通人自觉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从这一意义上说,南通“德得相通”具有标本意义。

  作者:张卫斌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