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

2014-08-12 17:59:1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8月10日,农历七月十五,回老家上坟祭祖。

  每次上坟都这样:我和老伴及二弟夫妇让侄女的爱人开车出城向南,行十五公里,先去老家看看老屋,偶尔也能会会乡邻,稍事耽搁,然后约了三弟一起到坟上去。

  祖坟在村南,顺公路走约500米,从路西一条田间小路口下车,往西走一百多米,南边的庄稼地里就是。

  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一人多高的玉米青翠繁茂,在小路上走,犹如钻洞一般,闷热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庄稼太密,很难走进去,就在地头祭拜。冲着正南祖坟的方向,先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中间划了一个大大的“十”字,就把带去的烧纸拿出来烧。知道这些都没用,也是认真做,很虔诚,这与迷信无关。为了表达对先辈的悼念,还尽量多买一些烧纸,不像早年买一刀或几刀,而是买一个,至少50刀,还尽量买质量好的。潜意识中,现在自己不作难,经济条件好了,也让老人多花点。说起来好像是笑话,但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感恩心理,我觉得还是可贵的。

  因为大家一起去,都买的烧纸不少,一大堆,一时烧不透,烧不完,既怕到阴间不能花,又担心烧到庄稼,引发火灾,就用不停地木棍翻动。本来天就热,人在旁边烤得难受。待了一会儿,看看烧得差不多了,侄女婿就让我们到路边等,他一个人在那里继续烧。我和二弟、三弟趴在地上,朝着祖坟的方向磕了一个头就离开了。

  我站在公路上,放眼远望茂密的玉米地,一派丰收景象,觉得很有诗意,就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父母如果在天有灵,也会为此感到高兴的。他们辛劳一生,不就是为的孩子们不挨饿,过好日子吗?现在都实现了。

  我们弟兄妯娌都很和睦,也是让爹娘欣慰的事。现在我和二弟已年届古稀,三弟也年过花甲了,身体都好,花钱都不作难,孩子们也工作生活得好,懂得感恩,这应该是对先辈最好的报答啊!虽然各过各的日子,但每年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四次到父母身边聚会,成为惯例。父母高兴,我们都高兴,也给下一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社会前进,时代变了,村上各家都是这样。我从一家门口路过,从敞开的大门里看去,院子里洒满阳光,花果飘香,绿色盈门,半幅春联道出了庄稼人的期望:“笑迎新春万事兴”。我又用相机拍了下来。

  同行的二弟也拍了不少,有的还随即转发到我和三弟的手机上。可知他也很受鼓舞,与我的感受基本相同。

  回来路过镇驻地时,老伴激动地说,“你看,城里到处堵车,农村也开始堵车了。能说现在不富吗!”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