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该成一种习性 幸福是一种谦卑之态

2014-03-03 08:19:35  来源: 网易

小字体大字体

  已经有好几年了,那一次在日本见到的三位老人,现在仍时常记起。不是对人的牵挂,而是从他们的言行中,经常会想到,日本老人的生活姿态,是如何被延续着的,反映着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情状?

  在京都,我们坐公交车。车上有点挤,停靠站时,上来一对瘦弱矮小的老年夫妇,70多岁的模样。车上没有日本人让座,我们同行的两位小伙子,见状立即起身,招呼两位老人入座。车上很安静,老人也不推却,只是微微欠了欠身,感激地微笑着入座了。

  没想到,两位老人和我们在同一站下车。下车后,老夫妻俩站在我们面前,双双弯腰躹躬,嘴里喃喃有词,大概是表示感谢的话。男的彬彬有礼,女的温雅有致。我们见此,不好意思起来,也赶紧还礼躹躬。我见两老的眼神安静而真诚,笑容是由衷的。

  转身分手,两位老人的礼貌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一次小范围的宴请是在东京,宴请者是一位70多岁的企业董事长。进入餐厅时要脱鞋,然后把鞋放入做成格子小间的鞋柜,拔出格子门上的钥匙。当时,我们不知如何处置。就在我们犹豫的刹那间,这位70多岁的董事长弯腰把我们一位同事的鞋拿了起来。30多岁男人的鞋子,异味四溢,老人随即放入格子间,取出钥匙,递给了我的同事。只能排董事长儿辈的这位同事,脸上一红,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在迈入餐厅时怔住了。老人见状,微笑着用手提示他:没事,往前走吧。

  在餐桌两侧席地座下后,我看清了,这是一位和善的老人,碰杯敞笑时,已有深深的皱纹。言词之间的表情,没有张扬,也没有自负,就像邻家的一位大爷。那位被提了鞋的同事,感激地举杯敬酒,在老人面前一饮而尽。我想,他一定也把有着董事长身份的日本老人的待人之道渗入了心里。

  世界文化遗产的唐招提寺在奈良的一片田园中,这里安放着鉴真和尚的三千粒佛舍利。寺院沉寂,一片肃穆。我们在参观了寺内庙宇后,进入一座隐没在树荫下的小屋,这里出售文化纪念用品。

  我喜欢一款写有“一笔笺”的便笺,长而窄的封面上有浅灰的山影,一轮圆月高悬,寺院隐约山后。柜台后安坐一位年近80的老人,穿和服,架一圆框黑色眼镜。我付了钱之后,这位老人用双手把这仅一寸宽、四寸长的便笺递给我,面容沉静而谦恭。我有点难以接受一位老人这样的恭敬。我连着向他微微躹躬,他也没有一丝笑意。这让我想到,老人习惯了这样谦恭待人,并不觉得需要感谢,这是他的常态。

  我一直不舍得用这款“一笔笺”。除了不愿在这精致的画面上涂抹,也还因为,这位老人的谦恭之态,会由于“一笔笺”的存在而可以长久地面对。

  人在进入老境后的品行,其实都是习性使然。他在年轻时接受的伦理、人文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道德指向,决定了一辈子的品格内涵。偶读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文章,他说,幸福是一种谦卑之态。当你谦卑待人时,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幸福的。这些年过七旬的日本老人,都经历过日本上世纪的动荡年代,但是,他们内心获得的人文取向,可以抵御社会动荡带来的行为混乱,他们接受的道德价值教育,引导了他们的一生。

  如果,有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在缺失人文教育、社会道德规则中成长,看惯了造假作恶、儿子杀母,以不讲礼仪为强者,视温良恭谦为无能,他们迈入老年后会有怎样的品格习性?真是令人叵测。这样的老人行走于世,这个社会会安宁吗?

  作者:宁白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