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打车岂能投“悔”报“骂”?

2014-03-19 08:54:02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3月13日,小宁正在虎溪大学城享受春日阳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在电话里骂她,心情一下就变坏了。后来,小宁才搞清楚,这个陌生的电话是出租车司机徐某打来的。之前,她曾用“嘀嘀打车”预约过徐某的车。“用打车软件约车方便又省钱,却没有想到竟招来了骚扰电话。”小宁气愤地说。(3月18日《重庆晨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街头尽响嘀嘀声。作为一项新技术,打车软件进入市场之后,即带来了不同的评价,有人为之叫好,认为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空驶,缓解了出行难,也有人认为打车软件的使用,让司机载客途中违规接电话现象增多,因此,怪罪起腾讯和阿里,发明使用了这种烂东西。正因如此,一些地方通过降低补贴,让其自动降温,有的地方干脆将其一步扼死,一禁了之。

  从本则新闻中提供的两个行为——悔约和骂客来看,双方似乎都有欠妥的地方。前者既已叫车,视同签约,中途变卦改乘他车,是缺乏诚信之举。但是,乘客毁约有时也有客观情况,如果等待时间太长,让本来方便出行的软件打车变成了累赘,或是乘客遇到突发事件,不得已而毁约,就无须锱铢必较。

  如果说乘客毁约还可理解的话,司机骂客,就让人难以同情了。即使乘客有错,如果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也可通过法律来维权。现在,乘客投之以悔,司机报之以骂,一个大男人屡次辱骂甚至威胁女乘客,不仅风度尽失,还说明其职业道德不良。由于涉嫌人身侮辱,还应当依据治安条例,对司机进行治安处罚。否则,不闻乘车预约滴滴声,只闻司机骂人喋喋声,将是多么荒唐的城市景致!

  笔者相信,“悔约”和“骂客”只是软件打车初始阶段发生的个别现象。这则新闻也提醒有关部门,必须对打车软件进行改良设计,如约定等候时长,让乘客有等待的心理预期,在规定时限内未达预约地方,一方可以毁约;设置电话号码部分显示,避免打车过后因信息流失而引发恶意骚扰;对司乘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如避免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避免载客过程中接听电话;加强教育,规范司乘双方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发现乘客失信和司机骂客等不良行为,即记入“黑名单”。经过一系列的完善和一段时间的适应,相信软件打车将会渐行渐远。

  作者:叶传龙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