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漫话

2014-01-25 22:46:2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腊月二十四上午,我去运河闸口东的一家超市购物时,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位穿超市员工服装的年轻女人用手机给谁大声打电话。她扬着头,一只手掐着腰,一只手拿着电话,很豪迈地说:“他进货去啦!水饺卖缺啦,别的东西也下得很快。昨天我一连干了十几个小时,可累坏了。”嘴里数苦,脸上却洋溢着笑。我知道,她是高兴。

  她的话让我想到,现在人们有钱了,过年不愿再自己包饺子,嫌麻烦。商家就利用人们这种心理,推出饺子这种商品,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同时我也想到,买水饺,还是不如自己包着吃好。倒不是怕买的水饺质量不行,现在商家都讲究质量,只要不怕贵,多好的水饺也能买到。我是说,过年要享受包水饺的那个过程。

  和好面,调好馅以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擀的擀,包的包,一边拉着家常,孩子们在身边跑来跑去,其乐融融,温馨和谐,年味儿十足,那才是享受。现在一想起从前过年在父母身边包饺子的情形,心里就有幸福感。

  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家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韭菜馅—即久财之意,白菜馅—即百财之意,芹菜馅—即勤财之意,牛肉馅—即牛财之意,牛气十足。

  有资料说,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我们老家村上,人们也习惯把饺子叫扁食,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 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 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 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有一个关于扁食的传说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说是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一个奸臣叩见皇上,说他有个好办法,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满心喜欢,忙问:“爱卿,有什么好办法,快讲与朕听。”,那奸臣告诉皇帝:“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就贴出告示,举国招选。

  有一位厨师被选中,他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厨师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正在为难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

  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叫什么名字?”厨师看着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他继续给他做这种饭,厨师不愿再伺候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